时间的河入海流
# Vol.20210704:除了书之外,观察世界的另一组镜头
一些基本的立论
- 一本书给你的知识比这个星球上所有其他人都多,因为大多数人不读书。
- 两本关于同主题的书也比任何人都能给你更多的知识,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同时读两本关于同一事物的书。
- 同主题的两本书,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,是拐点,第 3 本书的效用开始下降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很推崇一种行动指南:「完成比完美重要」,因为完成代表了一次事件的发生,尔后获取反馈,可以准备下一次进化;而追求完美,看似是希望能全局最优,但是由于自身见识的局限性,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上竞争者不断地追赶,最终会让本来还有的局部优势消失殆尽。
较适者生存,而非最适者生存:原因在于任何时期都在不停地产生新的有效竞争者,且大量潜在竞争者尚未出现,因而永远达不到永久性的物种平衡。
领先一步是先进,领先三步是先烈。
前些日子终于开始读《万历十五年》,因为看完了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对万历年间的前后事情和重要人物,都有所了解后,开始激发了新的好奇心,那个年份到底发生了什么,以及当时的社会、经济、政治是什么样的。
和麦克卢汉在《理解媒介》中的冷媒介、热媒介有些相似,西蒙 · 赫伯特认为,人们有两种认知的方式:
冷认知:解决问题缓慢阶段的搜索,相对不容易陷入强烈的情感。
热认知:突然间发现或者某个「啊哈」时刻,能唤起强烈的情感共鸣。
直接读历史书,就像是上面的冷认知,虽然能理性的学习到很多具体的知识,但是很容易疲倦(当时上历史课都是这种感觉),而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这种充满了浓烈的情绪的著作,很容易让人欲罢不能。书中举的是《寂静的春天》的例子,在这本书出版之前,行业内就已经知道了,但是这本书产生强大的影响,在于激发出来了情感,引发了人们的注意力,并且这种情感被激发出来就不会消失。
1
2
3
4
5
6
7
8
9
2
3
4
5
6
7
8
9
参考资料:
上次更新: 2021/08/02, 21:04:52
- 02
- README 美化05-20
- 03
- 常见 Tricks 代码片段05-12